兴化市入选全国第二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
  • 信息来源:市文化广电旅游局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5-07 17:40
  • 浏览次数:

近日,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、教育部办公厅、自然资源部办公厅、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等部门确定第二批50个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,兴化市榜上有名。

近年来,兴化市积极探索“文化赋能+产业振兴”双轮驱动模式,在乡村振兴实践中走出特色发展路径。

一是机制创新激发振兴活力。构建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“一把手领航”机制,编制《兴化市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实施方案》,形成“部署—协调—保障”闭环管理体系。创新实施“十百千万”人才驻基工程,依托省委乡村振兴工作队资源,组建14支乡村振兴工作队脱产驻村三年,推动百名干部一线纾困、千名党员领办项目、万名乡贤献策出力。深化土地与金融改革,通过“点状供地”模式节约建设用地,推出乡旅E贷、兴村易贷等特色金融产品,有效破解乡村发展要素瓶颈。

二是产业升级构筑发展高地。依托“垛田”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、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和“河蟹之乡”名片,推动三产融合发展,构建全产业链发展体系。做精“四季花海”文旅品牌,放大“垛田”世界双遗产效应,将传统农耕场景转化为沉浸式文化体验,打造“春看菜花、夏赏荷花、秋品菊花、冬览芦花”四季文旅IP,2024年接待游客超765万人次,旅游收入超51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22.9%、23.9%。做大河蟹全产业链,结合千亿级健康食品产业集群发展,建成全国最大国蟹交易市场、预制菜产业园和品蟹风情街,形成河蟹生产、加工、销售全产业链,2024年健康食品产业规上企业开票收入突破110亿元,为水乡发展注入持久动能。

三是文化深耕厚植水乡特色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深挖“水浒、水墨、水袖”三水文化内涵,打造“板桥故里”“水浒摇篮”文化IP,常态化运营里下河文学研学营,推出《板桥放粮》《范公断案》等淮剧实景演出,推动非遗进景区、进课堂,让历史文化从书本走向生活。以“一村一品、一镇一特”为导向,激活水乡文化基因,将垛田农耕技艺、非遗元素融入乡村旅游,开发农事体验、休闲民宿、水上游学等项目,打造碧水东罗、木易空间、千垛美路等系列特色文旅产品,形成交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格局。

下一步,兴化市将大力推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,深化“文旅+百业”“百业+文旅”战略,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全力打造长三角生态文旅康养目的地,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“兴化样板”。

分享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