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堰区三水街道挖掘三水文化发展乡村旅游
  • 信息来源:市文化广电旅游局
  • 发布日期:2023-08-24 16:14
  • 浏览次数:

近年来,姜堰区三水街道依托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小杨社区、溱湖绿洲乡村旅游区等平台,在特色产业、特色生态、特色文化上做足文章,在田园风光、田园建筑、田园生活上彰显个性,在美丽乡村、宜居乡村、活力乡村上增色添彩,全力打造“三水活力乡村,乐居水墨田园”,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。

一是与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,发展乡村风情游。三水桥头历史悠久、人文荟萃,清代“一门五都督,三科两状元”的刘氏家族显赫一时,状元文化深入人心,状元故事广为流传。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,三水街道深度挖掘传统文化资源,积极发展生态游、民俗游、研学游、乡村游等融合的旅游业态,设置传统文化旅游线路3条,年接待游客达50多万人次。小杨人家打造11道拱门,81米长状元长廊,每扇门对应一位姜堰名人和对应的图案体现美好寓意,探索出骑状元马、行状元礼、击状元鼓、敲状元锣、走状元道,圆状元梦的独特乡村旅游文化之路。

二是与农业转型升级相结合,发展乡村体验游。三水街道适度规模农业全国有名,共建家庭农场20个,规模经营面积3670亩,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84.95%,全部实现订单农业,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个。三水街道小杨社区借助农业改革亮点,投资400多万元打造长达420米的樱花大道项目,开发集农业观光休闲、采摘体验、亲子郊野休闲、农事体验、农作物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农耕体验游旅项目,打造了一批颇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和经营品牌。

三是与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,发展乡村产业游。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,注重将乡村旅游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紧密结合,积极发展民宿住宿、餐饮娱乐等乡村旅游配套产业,拓宽群众增收渠道。为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,三水街道投入100万元,着重打造小杨人家彩色网红道近8500米;设计建设近800米的滨河亮化,注重夜晚亮化效果,发展夜游经济;打造龙凤呈祥景观船,设计网红打卡点。鼓励发展“村集体+公司+个人参与”的经营模式,鼓励周边村民因地制宜进行自己房屋的改造,发展乡村民宿,共筑小杨人家民宿品牌。

分享到